为什么说《杨善洲》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提到主旋律电影,很多人会想到《焦裕禄》,但同样由李雪健主演的《杨善洲》却鲜少被人提及。这部电影讲述了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诚实事迹——他放弃进城机会,扎根山区,带领百姓植树造林,最终让荒山变绿洲。然而,2011年上映时,《杨善洲》票房惨淡,甚至出现一场放映只有两三名观众的尴尬局面。
李雪健的执着与电影的困境
李雪健为了演好杨善洲,特意前往云南体验生活,观察杨善洲的走路姿势、说话方式,甚至口袋里装几支钢笔都记在心里。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杨善洲的灵魂,影响新一代年轻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商业片时代,《变形金刚3》等好莱坞大片席卷票房,而《杨善洲》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却被边缘化。影院排片寥寥,观众寥寥,李雪健甚至忍不住感慨:“恨我们无能,这就是刺激。”
主旋律电影的时代挑战
为什么同样的题材,1990年的《焦裕禄》能引发观影热潮,而21年后的《杨善洲》却遇冷?这背后是电影市场的变化。90年代,国产电影类型单一,《焦裕禄》填补了观众的灵魂需求;而2011年,商业大片占据主流,观众更倾向于视觉冲击强的娱乐片。
但主旋律电影真的过时了吗?并非如此。2021年的《我的父亲焦裕禄》口碑爆棚,评分高达9.6,证明观众依然会被诚实感人的故事打动。只是,市场排片的不公让这类电影难以触达更多观众。
《杨善洲》的现实意义
杨善洲的故事,关乎奉献、坚守与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凡中的坚持同样辉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样的灵魂更显珍贵。
可惜的是,电影市场仍未给这类作品足够的空间。正如《百鸟朝凤》制片人曾下跪求排片一样,《杨善洲》的冷遇也是一种遗憾。我们是否应该反思:除了商业大片,我们是否也需要给这样的好电影一个机会?
小编归纳一下
《杨善洲》或许不是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但它是一部值得被记住的作品。它记录了一位平凡英雄的故事,也折射出电影市场的选择困境。希望未来,这样的好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别再让李雪健这样的好演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