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
- 1、蒙哥马利的少年时代具体经过
- 2、为什么蒙哥马利元帅的绰号叫“蒙蒂”?
- 3、二战著名将领蒙哥马利和隆美尔是什么关系?
- 4、伯纳德·蒙哥马利简介
- 5、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轶事典故
- 6、蒙哥马利的简介
蒙哥马利的少年时代具体经过
蒙哥马利将军的父亲34岁时,娶了16岁的正值妙龄的母亲,事实上,母亲结婚时还一个少女。这一个典型的“老夫少妻”型家庭,丈夫自己对妻子宠爱有加,久而久之,让年轻的妻子养成了任性骄纵的习性,动辄发脾气。而且,她还有洁癖,特别讨厌肮脏和不整洁。
蒙哥马利,这位英伦大雄狮,以其稳扎稳打的战术风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全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旨在深入探索蒙哥马利的军事生涯,从他的顽劣少年时代开始,到成为戎马倥偬的将军,再到征服沙漠之狐,最终以假乱真,揭示这位传奇人物的辉煌与复杂。
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1919年9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聪明分子家庭 。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
为什么蒙哥马利元帅的绰号叫“蒙蒂”?
“蒙蒂”,是对蒙哥马利的爱称,来源于其名字的缩略称呼。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 蒙蒂:Monti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享年89岁),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职业:英国二战野战元帅 国籍:英国 为什么出名:蒙蒂1942年被任命为英国第八军驻北非司令,并赢得了阿拉曼战役的关键。他随后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指挥第八军,接着协助策划诺曼底登陆日。从最初登陆到诺曼底战役后,他一直在霸王行动期间指挥着所有盟军地面部队。
由于战略想法和作战路线的分歧,蒙哥马利与美军将领之间的争执和矛盾接连出现,巴顿与蒙哥马利的关系就像针尖对麦芒,艾森豪威尔作为最高统帅,为协调美英两军关系,基本上是尽量维护蒙哥马利的威信的,然而在渡过塞纳河后向莱茵河进军的战略上,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之间产生了尖锐对立。
同时,蒙哥马利也开始了军事生涯的辉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大英帝国的救星,因此当丘吉尔闻知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喜讯,声音颤抖地打电话给蒙哥马利,他说蒙蒂,大英帝国的全体臣民感谢你和你英勇的军队。丘吉尔后来在他的回忆录讲他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现在黑蒙哥马利的人恐怕是太喜欢隆美尔了,而且蒙哥马利的人缘的确是太差了,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同僚都对他是连骂带损,没有什么好话。不过,英国的另一位陆军元帅亚历山大对于蒙哥马利有过一个挺有意思的评价,就是我们都欠蒙蒂的。找到了一张有意思的照片,小隆美尔和小蒙哥马利在一起。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充满硝烟的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一个人戴着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的军帽,此人就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蒙哥马利为什么要戴这样的帽子,大众对此有种种揣测,有的认为他是故意猎奇,有的人认为他是以此显示自己特别重视装甲兵的用途。其实,他是出于一种具有实际价格的动机,才戴这样的帽子的。
二战著名将领蒙哥马利和隆美尔是什么关系?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是二战期间两位著名的将军。隆美尔曾被称为“沙漠之狐”,有人称赞他为“帝国之鹰”。他曾担任德军第7装甲师的指挥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师被称为“魔鬼之师”。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一样,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将军,也是盟军最杰出的将军其中一个。二战期间,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多次交战。
隆美尔和蒙哥马利,一个被称为“沙漠之狐”,一个被称为“沙漠之鼠”,二战的爆发使他们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对手,然而除去战争影响,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又是惺惺相惜的英雄。蒙哥马利甚至在他的活动指挥部的墙上挂了一幅对手隆美尔的肖像;而隆美尔在提起蒙哥马利时,则经常对人说:“我的朋友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一样,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将才,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其中一个。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在二战期间展开多次交锋。在北非的战场上,隆美尔被蒙哥马利所击败,然而两人的军事谋略旗鼓相当,蒙哥马利虽然胜利了,然而从军队力量上两军悬殊太大。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两人在北非的交战上,蒙哥马利的军队比隆美尔的军队力量高出一大截。
伯纳德·蒙哥马利简介
英国的伯纳德·蒙哥马利元帅(1887—1976)因打败“沙漠之狐”隆美尔成就了一世英名,但他的爱情之路却相当坎坷。蒙哥马利年青时讨厌社交生活和宴会,全身心地扑在了事业上,因此他认识的女性寥寥无几,到了38岁仍然没有结婚。有的人开玩笑说:“军队就是蒙哥马利的妻子。”然而这一切在1926年发生了改变。
伯纳德·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二战爆发后率部与比、法军并肩作战,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表现出色。1942年赴北非战场,指挥阿拉曼战役击败德意联军,扭转北非战局。此后参与西西里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等重大战役,1945年代表盟军接受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投降。
早年经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生于伦敦一个牧师家庭。19岁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次年加入英国驻印度部队,开始了军旅生涯。一战经历:1914年晋升为中尉,并参与了第一次全球大战。在战争末期,他担任司令部上尉参谋。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轶事典故
1、一年以后,蒙哥马利忍不住再次来到瑞士,寻觅那个令他神魂颠倒的女子。也许是天赐姻缘,蒙哥马利恰好又在同一个地方遇到那个深深印在他脑海中的可爱女子。这一回,蒙哥马利了解了她的一切。她名叫贝蒂,丈夫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阵亡,留下两个男孩儿。蒙哥马利一方面对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为她的坚毅、温柔、端庄和纯真所吸引。
蒙哥马利的简介
人物简介: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爵士,英国陆军元帅,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一个牧师家庭,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在二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早年经历:蒙哥马利在年仅14岁时便开始了正式的进修之旅,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接受了体系的军事教育。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117-197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全球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其中一个。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他和劲敌隆美尔都是天蝎座。
年11月30日,露西·莫德·蒙哥马利,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现称新伦敦)。两岁时,母亲克拉拉·伍尔纳·麦克内尔·蒙哥马利因肺结核离世,她的父亲休·约翰·蒙哥马利随后再婚并移居西部,小露西则在外祖父母的庇护下在卡文迪许村的农舍度过童年。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一位杰出的加拿大女作家,出生于1874年10月8日,地点在现今的新伦敦(原克里夫顿),爱德华王子岛。她的童年并不平凡,两岁丧母后,父亲再婚并离开了岛屿,她由外祖父母在卡文迪什抚养长大。在那个严厉的环境中,她度过了她的童年时期。
人物简介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其中一个。主要成就 蒙哥马利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全球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其中一个,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