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掖怎么读 西掖是什么_ 西掖门怎么读

西掖怎么读 西掖是什么? 西掖门怎么读

关于“西掖”的综合解析

“西掖”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学中的多义词,其含义随时代和语境变化而有所差异。根据检索结局,其核心定义可归纳为下面内容两类:


一、建筑方位与宫廷结构

  • 宫阙西侧的代称
    “西掖”最早指代宫廷建筑中的西侧区域。例如汉代刘桢《赠徐干》诗中“隔此西掖垣”,即以“西掖”指代宫墙西侧。这一用法源于秦汉时期官署机构在宫中的方位布局,中书省等机要部门常位于皇宫西侧,故以方位代称机构。

  • 形容高大宽敞的建筑
    作为成语,“西掖”可泛指宫廷或贵族府邸中的园林建筑,引申为形容房屋宽敞、结构精细。例如现代例句“这座别墅真是西掖”即用此意。其起源与汉代《汉书·卫青传’里面描述的“西掖”建筑特征相关。


二、官署机构的别称

  • 中书省的代称
    自汉代起,“西掖”逐渐成为中书省(中枢机要部门)的别称。例如:

    • 唐代张九龄诗句“复掌西掖制”中的“西掖”即指中书省;
    • 李商隐诗题《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里面的“西掖”也指中书省,因中书舍人隶属中书省。
      中书省掌诏书起草与机要政务,故“西掖”在诗文中常象征文士的荣耀与权责。
  • 中书舍人院的特指
    唐代文献中,“西掖”更具体指中书省内的中书舍人院。例如权德舆“居西掖八年”即指其任中书舍人,负责诏敕起草。杜甫诗句“西掖梧桐树”描绘的也是舍人院内景致。

  • 翰林学士院的别称(唐后期及宋)
    唐后期至宋代,“西掖”亦指翰林学士院。例如宋代苏东坡提及“西掖”时,即指向翰林学士院而非中书省。金代仍延续此用法,称翰林学士承旨所在机构为西掖。


三、历史演变与相关延伸

  • 地理关联
    汉代“张国臂掖”中的“掖”意为“腋”,喻民族疆域拓展(如张掖地名来源),与“西掖”的“掖”同源但含义不同。

  • 文化象征
    “西掖”在文学中不仅是官署名,更承载文人的政治理想。如白居易在舍人院种竹开窗,体现士大夫对雅致政务环境的追求;宋代翰林学士院被称为西掖,则反映其文化中枢地位。


拓展资料
“西掖”一词兼具空间方位与政治机构双重含义:

  • 建筑方位:汉代指宫阙西侧,后引申为宽敞建筑;
  • 官署别称:唐代多指中书省及中书舍人院,宋以后扩展至翰林学士院;
  • 文化符号:象征文士参与中枢政务的荣耀与责任。

在不同语境中需结合历史背景解读,如唐代诗文多指向中书舍人院,而宋代则侧重翰林学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