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院新闻»新闻中心
新闻分类
   行业动态
   本院新闻
   鉴赏常识
   本院视频
   展览活动
   作品展示
抗战初期的丰子恺和他的创作
日期:2012/6/17 22:31:49 来源: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徐国源先生在所著《丰子恺传》的引言,他是这样介绍和评价丰子恺的:   丰子恺(1898-1975年),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丰子恺,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擅长书法,精通音乐,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在现代美术史上,丰子恺是最有影响力的漫画家。他的漫画是诗,也是匕首。他疼爱孩子,也了解孩子,他用诗一般的笔把小孩子的真和美留在纸上,让人追寻纯洁无瑕的童年时代;他的漫画,在抗战时期又发挥出很大力量,他写出当时人民的忧虑和郁闷,更用悲愤的笔触控诉敌人疯狂的屠杀。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他那丰富的生活经历,感受到他浓厚的生活情趣。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从中细细体味,实在是一中艺术享受。

  丰子恺是一位滋味极浓的长者。他爱国家、爱人,更爱小孩子,爱大自然、爱和平,笔端的每一滴墨,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爱。他是真正的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直率,也有艺术家的气质、风骨。丰子恺作品的日文译者吉川幸次郎曾说道:“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罢。”

  1927年,丰子恺亦皈依佛门,从师弘一大师。于是在他的人生风景中,又增添了一道难以琢磨的谜。

  多少年来,丰子恺先生的人、漫画和随笔,散发着永恒的纯朴与温厚,静静如一泓,反照日月,万物关情。我们深信爱他的故人仍在世间。

  徐国源先生“引言”中说的“他的漫画,在抗战时期又发挥出很大力量,他写出当时人民的忧虑和郁闷,更用悲愤的笔触控诉敌人疯狂的屠杀。”这里提到“漫画”包括丰子恺先生在抗战初期开始编写的《漫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在这个漫画集中,他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每个事件——自明代时侵扰海疆,直至“八·一三”时的侵略战争一一画出,并以最廉价广销各地,使小学生都有购买力,让每个中国人都能了解。

  其实,丰子恺先生在“八·一三”之前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面对日寇的侵略行径,早已义愤填膺。

  笔者藏有丰子恺先生值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为编著丰子恺册页专集写给他的好友钟器先生的信三封和《自传》二纸。在丰子恺先生的信中,充满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愤慨。

  丰子恺先生写给钟器先生分别写于1937年的6月3日、1937年8月17日和1937年9月23日。

  1937年8月17日的信(图1),距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信中有“天津浩劫”和“沪杭间战事正烈”语。正如丰先生所说,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地入侵中国,北平沦陷,华北沦陷,灾难深重的祖国正在遭受又一次的铁骑的蹂躏。前五天,也就是是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南市一片火海。难民无家可归,逃难的人群挤满了火车,日军的飞机在天上呼啸……到处是可怕的惨景。此时的丰子恺“杭州敝寓则已杜门”携家人到地处穷僻的石门湾。

  从1937年6月3日的信得知,丰先生和“晚成庐主人”是很熟悉的朋友。他和“晚成庐主人”的通信,与晚成庐籤集《书画集锦》有关(图2)。“晚成庐主人”,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活跃在京津地区的著名学者、书画家、篆刻家钟器先生的号。丰氏应钟器所嘱绘制字画,或许是《书画集锦》之一部分。

  从1937年9月23日的信(图3、4)可知,丰先生已将全部完成的册页专集字画一并随信付邮。他在信中说:

怀柔先生:

  九月六日所惠函至今日始送到。在程计半月矣。幸方地皆无恙,今日犹得通信也。所属册页字画五十帧,附自传两纸,封面二页,封裹待寄久矣。专盼尊示方敢付邮。今依来示作印刷品快递寄上。收到后,幸乞先生见示,以慰下念。此间久苦飞机炸弹,唯今日战事偏向京沪路上,此间稍得安宁。闻天津兵火甚列,不知尊庐“推真室”、“践善亭”皆无恙否?尊藏艺术品皆无恙否?至引为念也。

  匆复即颂,台安。弟丰子恺顿首。九月廿三日。

  杭州敝寓已取消,以后通讯地址如封旁上所刊。

  在这封信中,丰子恺 向他的好友通报了“此间久苦飞机炸弹”。写信的当日“战事偏向京沪路上,此间稍得安宁。”他对天津和钟器先生的现状亦为挂念。

  “怀柔”亦为钟器先生之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期,丰先生能将“所属册字画五十帧、附自传两纸、封面二页”冒着敌人的炮火“快递寄上”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令人欣慰的是,从钟器在丰先生的信旁所注:“廿六年十月二日收”得知,这批珍贵的字画还真安全寄到了天津钟器先生的手里。至于这部册页专集是否出版?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包括丰子恺年谱,都没有记载。

  随同丰子恺先生的50帧字画寄达钟器先生的,还有丰子恺先生《自传》二页(图5—1、2)。丰先生为《册页》专集亲笔所撰《自传》,是研究丰子恺艺术创作思想的非常难得的、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下面就是“自传”的全文:

  余于1898年阴历九月廿六日生于浙江省石门湾之丰田裕染房中。染房为先祖父小康公所制。公早卒,先祖母沈氏性豪爽,爱文艺事。尝延技师教先父及姑母系竹绘事。能为吾家艺术爱好之渊源。余四岁,先父斛泉公举恩政并科孝廉,同年祖母死。九岁父亦弃养,因钟氏善家,赖薄田及小店抚育余等姐妹兄弟十人,历三十年之辛苦。余十岁入私塾,十三岁考入小学,十七岁升杭州第一师范,二十七岁毕业。同年吾妻徐氏来归。时有友在申办艺术专科学校,余以在师范时曾于课外从李叔同先生(即今天大慈山僧弘一法师)专修绘画、音乐,略长一技,遂为之助教。二十四岁赴日本游历,旅中自修英文、日文皆粗通。越一年,购书数百册而返。随第一师范时,业师夏丐尊先生任教上虞春晖中学,得三年,关于文艺多蒙马先生指导,课余埋头读书,因得略知世界艺术概况,二十八岁任上海立达中学教师。自此至三十三岁间,兼任上海各校艺术教师,复为上海开明书店编著各艺术书稿。三十三岁丧母,尽辞一切职,于嘉兴城南赁屋踅居,自此素食。三十五岁,即1932年秋缘缘堂成,率及子女六人还乡,居之至今。前年,女陈宝、林、仙、宁馨及儿华瞻赴杭州入中学,余夫妇亦于杭臥寓。时挈次男元莘及幼女一宁到杭小住。

  母丧以来,以绘画著述自娱,复以此自活。诸儿学费及布衣、蔬食三资尚不足。虽勤靡余暇,纪念吾母抚育吾辈时,不敢有所怨尤矣。

  余不喜社交,又不好孤居,常善于无人相识之市井中彷徨观览。每见世间可惊可喜之相,辄有所感,归而记之以画,意在描写现世群生之相,不拘题材之雅俗与笔法之中西也。国中嗜痂者频频所画,应酬不暇,遂订例以限制之。廉其润资,庶少自愧,复以结翰姻缘耳。

  天津钟怀柔先生广徵书画,嘱作册页专集,并索作者自传,因略记其平生如右,随画随寄。时在民国廿六年秋,正当两地兵火败家之际,此册页若得安抵天津之晚成庐,则虽拙劣,亦足贵也。

  九月一日 丰子恺记于石门湾缘缘堂。”

  关于这份《自传》丰先生在1937年6月3日写给钟器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拙传前为中国辞典馆专撰一篇,尚未出版,其副稿留杭州,旅行归杭当属记室抄呈两份,或与画一并寄上可也。

  就信中提到的“记室”,丰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女士曾经问过我这个“记室”为何许人?我实在不知,更无资料可查,但有一点肯定,这个人和钟器一定很熟。不过,从《自传》的字迹看,确为丰子恺先生亲笔无疑,绝非他人代笔。从内容上看,这个《自传》是专为“册页专集”而作,并非“为中国辞典馆专撰”的那一篇。《自传》的完成时间是1937年9月1日,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燃烧大江南北。这个时候,丰子恺的全家都已从杭州搬到了石门湾的缘缘堂。基于这三点,“当属记室抄呈”的事,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在1937年8月17日的信中,我们得知,丰先生全家已从城里搬到乡下;已从杭州搬到石门湾。

  石门湾这个地方远离铁路、公路,是个小镇。本来丰子恺认为很安全,空袭决不会来。1937年11月9日是丰先生的生辰,这时松江已经失守,嘉兴已被日军飞机炸的满目皆非了。但丰子恺还是按往年那样过了一个很像样的生日。

  可是好景不长,11月16日下午,小镇依旧平静如常。按照丰先生自拟的计划,他正在编著前文提到的《漫画日本侵华史》,这个计划是“八·一三”以后决定的,这时正在创作中。这时两架日军飞机在石门湾上空盘旋几圈之后,竟在这个全无抗战设备的小镇投下12枚炸弹,当场炸死32人,相继而死者有一百余人。其中两个炸弹投在缘缘堂后门数丈之外。丰子恺终于认识到,在无情的战火下,石门湾再不是温馨的桃源。11月下旬,丰子恺便告别缘缘堂,领着一家十口,包括妻子力民、岳母,姐姐满哥以及子女陈宝、林先、宁馨、华瞻、元草、一吟,带铺盖两担,迤逦西行,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道经五省,全程达六千里的逃难。

  丰先生在《自传》中还提到了他的恩师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

  李叔同(1880-1942年),即弘一大师,俗姓李,叔同为其出家前的字。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奉母迁居上海。自幼博览群书,兼习诗词、书法,并诵佛经。在话剧、音乐、美术、教育、翻译、书法、文学、佛学诸领域均有建树。1912年秋,李叔同任教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李叔同的学生很多,日后成就卓越的也不少。但就李叔同个人而言,他在浙江省立一师有意重点培养的两位,其中一位是刘质平,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而另一位就是丰子恺了。李叔同是学西洋艺术的,那时候西洋艺术理论多从日本介绍进来。于是他要求丰子恺在学习课程规定的英文外,再苦修日文,并由他亲自利用课外时间做辅导。这样,丰子恺与李叔同的接触日益频繁,其深厚弥笃、永恒持久的师生友谊从此牢固的建立起来了。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童年入灵隐寺受戒,从此专研律宗,讲律于南北各地。

  丰子恺始终牵挂着他的恩师,而他的老师李叔同也非常想念他。在他们离别了八年之后,1926年的秋后,弘一法师(李叔同)云游至上海住在丰子恺家中,也就是这一年,他趁丰子恺住在自己家里的机会,特意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题名为“缘缘堂”。

  说起弘一法师为丰子恺的居室命名,还是一件很有趣的故事。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在许多小纸片上写上自己喜欢而又可以互相搭配的字,然后将纸片揉成小纸团撒在释迦牟尼的供桌上,再让丰子恺抓阄。结果丰子恺一连两次都抓到“缘”字,于是取其室名“缘缘堂”。丰子恺非常喜欢这个堂号,立即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幅横额,装裱后挂在寓所内。当然,丰子恺在江湾永义里的房子是十分简陋的,既无“堂”,亦无“厅”,按他自己的说法,这只是“缘缘堂”“灵”的存在,真正给它赋形,那还是1933年春后的事情,那是由丰子恺 自行设计,自费在家乡石门湾建的寓所。可惜的是,1937年底,缘缘堂毁于战火。

  由于丰子恺自始至终追随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的言行、思想以及信仰都直接影响了他,终于丰子恺于1927年旧历9月26日这天拜弘一法师为师,皈依了佛门,取法名为“婴行”。

  跟李叔同一样,夏丐尊也是丰子恺所敬佩的一位师长。

  夏丐尊(1886-1946年),原名铸,字勉旃,别号丐尊,以号行。浙江上虞人。早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任教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改为第一师范学校),与鲁迅、李叔同等同事,后到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后历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译所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1930年,与丰子恺、章其琛等合编《中学生》杂志等。受李叔同影响,早年即究心佛法,晚年皈依净土。

  夏丐尊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这种性格导致了他在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上也有跟李叔同不同的教育方式。丰子恺 对这两位老师的概括十分形象,用他的话来说:“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妈妈的教育’。”他还说:“我倘不入师范,不致遇见李叔同先生,不致学画;也不致遇见夏先生,不致学文。”可见,丰子恺把他们俩是置于同等尊敬的地位上的。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

 
 

版权所有: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

地址:济南市中区刘长山路国泰鑫城

共赢网络 ※ 技术支持